商标恶意抢注已成黑灰产业链:转攻为守主动维权是关键?
发布日期:2018-09-18 08:49:43
“商标恶意抢注已成企业痛点,同时也是商标主管机关和司法机关工作的重点、商标授权确权实务中的热点和难点。”9月14日,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办的“商标恶意抢注专题研讨会”上,中华商标协会副秘书长臧宝清如是说。
商标恶意抢注现象以及借此产生的恶意投诉问题,备受社会各界关注,业界通常称这类人为“知产流氓”。臧宝清指出,商标恶意抢注破坏了我国商标注册秩序和市场竞争秩序,推动了我国商标注册量的“虚高”,有百害而无一利,已经成为我国商标注册领域的一个“毒瘤”。
阿里巴巴集团知识产权研究院高级专家樊俊伟在研讨会上表示,阿里将不遗余力地配合执法机关和权利人打击恶意行为,维护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。
拜耳胜诉商标恶意抢注者
一提到“知产流氓”,不少遭遇过的商家都深恶痛绝,防晒霜Coppertone“水宝宝”的生产商拜耳集团也曾深受其扰。
拜耳集团知识产权总监刘红强在研讨会上介绍,“太阳和波浪”“男孩和冲浪板”是拜耳自2011年便开始在“水宝宝”防晒霜上使用的标识;然而,“知产流氓”李某在2016年7月将上述标识的一部分抢注为商标,并于当月对“水宝宝”产品发动大规模、持续性投诉。
据了解,李某在投诉期间,一方面通过QQ联系拜耳集团分销商,表示可以付费撤诉;另一方面,在与拜耳集团接触的过程中,李某还准备以70万元一个商标的高价向拜耳转让两个抢注的商标。
不堪其扰的拜耳集团,在阿里的积极配合、提供恶意投诉者相关线索的情况下,将李某诉至杭州余杭区法院。法院审理后认定,李某因恶意投诉构成不正当竞争,被判赔偿拜耳集团经济损失70万元。
“本案是权利人利用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打击商标恶意抢注人并获得赔偿的首个成功案例。”刘红强表示。
杭州余杭区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成文娟是本案的主审法官。她在研讨会上表示,李某注册商标的动机并非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,而是欲通过投诉、售卖等方式进行获利,攫取他人在先取得的成果和积累的商誉,是典型的不劳而获。
“我们不仅不保护李某恶意取得的商标权,而且对他恶意行使商标权的行为进行了否定,认定其构成不正当竞争。”成文娟说。
商标恶意抢注已形成黑灰产业链
阿里巴巴集团知识产权研究院高级专家樊俊伟介绍,通过恶意抢注商标对平台商家发起批量投诉、恶意维权索要钱财的现象较为高发。
樊俊伟介绍,商标恶意抢注通常具有一些明显特征:注册时间一般晚于2014年,服装鞋靴、母婴玩具、运动户外、化妆品等类目是投诉的重灾区,近50%的商标恶意抢注具有团伙性质。
恶意性商标一般分为两类:不具有显著性的商标和抢注商标。不具有显著性的商标一般包括将商品通用名称注册为商标、将对商品的合理描述注册为商标、将在先商品的一部分注册为商标。
“比如有人将‘呼啦圈’这个一类商品的通用名称注册为商标,还有人将韩国的服装集散地‘东大门’注册为商标。”樊俊伟说。这样,当网上有人出售呼啦圈,或从东大门代购的服装时,都有可能因商品描述中的用词被投诉。
抢注商标既有海外商标,也有国内商标。比如海外一款商品只有英文名称和商标,有人在国内就抢先注册了这个商品名称的中文译名。
“商标恶意抢注已经逐渐形成黑灰产业链,其目的并非是进行正常的商业活动,要么敲诈勒索、获取钱财,要么同行投诉、恶意竞争。”樊俊伟指出。
打击商标恶意抢注是社会共识
今年1月,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面对商标恶意注册行为日趋规模化、专业化的形势,在审查环节对认定具有明显的主观恶意的商标申请从严审查,主动予以驳回。
5月30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严打商标恶意抢注行为。
7月9日,在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上,最高法有关负责人表示,充分利用现有法律手段,坚决遏制恶意抢注商标行为,有效规范商标注册秩序。
“加大打击商标恶意抢注行为力度、有效规范商标注册秩序,已经在社会各界形成基本共识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林维表示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认为,商标恶意抢注及恶意投诉之所以高发,很大程度上在于违法成本低,往往能用很小的代价撬动很大的利益。
“面对商标恶意抢注及恶意投诉,之前的应对思路都是如何防范。但这次拜耳主动起诉并维权成功,让我们看到了转守为攻的希望。”刘晓春表示。
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